💰是怎么来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技术(打磨过的捕猎工具)发展了,生产力自然就上升了,解决温饱后还有产品(价值)剩余。有了产品剩余就有了物物交换,比如张三有多余的斧子可以跟李四交换猪,一把斧子换一头猪,开始似乎没有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张三发现自己的斧子比小猪价值多多了。此时就要找到一个价值衡量的媒介和准绳。
贝壳,对于在长江流域的古人来说,一向把来自海边的贝壳看作珍贵的东西,坚固耐用,可以做装饰品,又是吉祥的象征,便于携带,再加上天生的单位,一个一个的,适用于计数作价。贝壳逐渐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固定的充当货币的角色,货币或者说钱就这么产生了。
钱是因为商品交换的需要而产生的。
马克思: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财、商贾、帐、贷、买卖-買賣都和贝有关,朋=串起来的贝,好几个贝在一起的意思,后来演变出天天在一起,结党营私的含义,狼狈为奸,朋比为奸。朋和钱相关,没有钱,哪来的朋友呢。
古代贝都是人力从遥远的海南运到中原的,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都体现出贝的价值所在。
什么叫做钱?
不光是中国使用贝壳作为货币,全世界其他地方也有记载用贝做货币的记录。当然,作为满足交换功能需要的实物商品,最早的货币也不一定是贝壳,以捕猎为生的部落可能以石矛砍刀为货币,以打鱼为生的部落可能选择鱼叉网钩作为货币,至于选择粮食、布帛、盐巴、茶叶之类最常用的商品来充当货币的现象更是在各个民族的历史中普遍存在。
什么商品能够被定义为金钱呢?按马克思的观点来看货币必须是拥有价值的商品,货币具有五种基本功能:
价值尺度
用数字衡量一个产品究竟值多少钱,比如一个馒头一块钱,一件衣服一万块,意味着衣服的价值是馒头的一万倍,不管认不认,这就是人民币这个时候的价值判断标准
流通手段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有钱才能买东西,有钱商品才能流通
支付手段
比如还房贷,每支付给银行一笔房款,人民币都在执行支付手段的功能
贮藏手段
货币可以作为你储藏财富的一种方式,比如农民收获粮食到粮仓一看满满的,就觉得自己很富裕,牧民们赶着一大群羊,也觉得是一笔财富,货币呢,家里堆着一大堆这东西,你会感觉是一大笔财富
世界货币
货币可以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国外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这是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流通时才会产生的一种功能
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往往很难分清,这里有个简单的区分方法,流通手段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现货现钱、钱货两清,支付手段是欠债还钱、延期支付,不管是先交钱后服务还是先服务后交钱。
在马克思的看来钱必须是某种有相应价值的商品。但是我们现代社会都一直用纸当钱使,纸币难道不是钱吗?但纸又有什么价值呢?确实是这样的,按照马克思的思维,纸币还真就不是钱,因为它只具备了货币五大功能之中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这三种功能而已,而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功能,纸币根本不具备。更加准确的说,除了纸币之外,上面所说的贝、石矛、粮食、盐巴这些”钱”,其实都是有着相应价值的人类劳动的血汗结晶,与这些”钱”相比,纸币反而显得无比怪异。那为什么纸币还会被大规模地充当货币来用呢。(金本位 –> 银本位 –> … –> 国家信用)
货币天然是金银
当人类掌握了冶(ye)炼炼金属的技术后(科学技术进步),鉴于金属体积小、价值大、容易分割、可塑性强、耐磨耐腐蚀、色泽光亮、能长久保存、便于铸造成各种形状等原因,世界上主要文明国家的货币都逐渐由常见的商品过度到金属身上。
比如商朝晚期的时候掌握了冶炼青铜的技术,人们发现青铜价值很高,可以做成贝壳的样子当大钱使用,经过改造后利于携带和计算,从此中国进入了青铜货币时代,并且一直到民国时期还在使用铜钱。在西方的货币体系中,金、银一开始就是主角,这些贵金属最初按照重量计价,后来出现了有意识的铸造行为,标准的金属铸币(coin)由此产生。
稳定的货币造就了一种诚信、民主的文化,在猫头鹰币出现大约85年之后的公元前508年,雅典城邦建立起民主制度,取得了那个时代难以想象的社会进步。
对于整个西方来说,截止到1816年英国政府正式采用金本位以前的整个文明史中,金银就是钱,钱就是金银,从未变过,其中黄金多用于大额支付,而白银用于一般的贸易,铜一般作为辅币使用。
相对于西方习惯于使用金银做货币,中国由于长期以来人口众多,在历史上也不是产银大国,所以从周朝一直到明朝中期之前都将铜钱作为主要货币,直到明朝中期以后,随着美洲大陆白银的开采和全球贸易的发展,为了购买中国的商品,全世界的白银开始像潮水一样向中国涌来,从而使中国在明朝中后期也逐渐确立起以白银为主、铜钱为辅的货币体系。
马克思:货币天然非金银,金银天然是货币
从金银到金本位
既然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还依然保持着金银是货币的状态,为什么到了现在,大家却纷纷都开始使用纸币呢?
说来话长!
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中国北宋时期的四川,当时叫做 交子。
赵宋王朝代表革命的、正义的力量解放四处后,对四川实施地域歧视,不允许他们使用铜钱(禁止铜钱入川,违者杀头),只允许他们使用价值比较低贱的铁钱,铁钱典型的傻大笨粗,不利于携带,买一批布,用大铁钱重量有500斤!严重影响交易,人被逼到这份上,创造力也就出来了,据说是成都的富商用大铁钱作保证,发行用纸币印刷的”交子券”作为交易凭证,交子就是交易凭证的意思。
交子纸币出现后,大家很快就发现纸币的方便了,慢慢的纸币的使用范围就越来越大,这时有些发行交子券的富商起了歪心,他们开始玩10个锅8个盖的把戏,本来只有100贯的大铁钱,却发行200贯的交子券,变魔法无中生有变出很多交子券,用于自己广置邸(di)店、屋宇、田园、宝货,导致奸弊百出、狱讼滋多。于是政府为了百姓下令关闭交子铺。自己开始发行官交子,玩起杠杆。
官方交子的出现,表明了代表政府信用的纸币正式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这也意味着原来代表真实财富的实物货币(金银铜铁、谷物、布匹、贝壳)开始向一种不具有真实财富的价值符号过度。
自从北宋时期出现纸币后,金、南宋、元和明都采用了纸币方式,一开始发行的时候总是道貌岸然的与金属铸币价值相等,然而过不了几年,这种纸币就陷入恶性通货膨胀之中,没有任何一种纸币例外,纸币体系的一次次奔溃也引发一次次的社会动乱和王朝更替。
中国古代的纸币体系的崩溃与王朝覆灭的循环持续了将近五百年,一直到明朝中期人们才发现依赖纸币建立起一套可信赖的货币体系无异于痴人说梦,于是朝廷决定逐步废弃纸币,重新采用以银为主、以铜为辅的金属货币体系。
相比中国人在纸币方面的”聪明”,西方人就显得太过于”老实”了。
在交子出现前后,11世纪意大利城邦国家也出现了商业银行的信用票据,具备一部分纸币的功能;到了13-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国债、股票等很现代的金融产品相继出现,只是纸币依然迟迟难产。
关于西方现代纸币的源头,经典的说法是来自英国的金匠们。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国王查理一世强行没收商人们的黄金,商人只好偷偷把黄金存放在金匠们的地窖里,金匠们给商人开出手写的收据,为了避免被国王发现,黄金收据是没有署名是属于谁的,时间久了,人们觉得没必要总是到金匠那里存取金币,而是直接采用这些收据进行交易,于是这些收据机就成了纸币。
截止到一战爆发前,西方的纸币都是可以兑换确定数量黄金或者白银的,纸币无非是拥有黄金或者白银的一个凭证而已,所以这种纸币体系被称为可兑换纸币(Redeemable Paper Money)。
金本位、银本位、金银复本位
- 如果纸币能够兑换到确定数量的黄金,这种纸币体系被称为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
- 如果纸币能够兑换到确定数量的白银,这种纸币体系被称为银本位制(Silver Standard)
- 如果白银和黄金之间政府规定了确定的兑换比率,这种纸币代表着确定数量的黄金或者白银,这种纸币体系称为金银复本位制(Bimetallic Standard)
简单的说,区别在于纸币是跟着白银走还是跟着黄金走,抑或是白银黄金两条腿。
17世纪之前,西方国家实施的基本上都是金银同时流通的货币制度,这一阶段欧洲的货币也五花八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铸造了各自的银币和金币,而最大的麻烦就是,金币和银币币值对比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市场价格随时变动的,这就导致许多产品都有两个价格:金币价格和银币价格,大大阻碍了商业贸易和物资交流。
在牛顿的推动下,议会规定1个金基尼和21个银先令等值,等量的金银铸造比价为15.21:1,这就形成了复本位制,后来议会通过法案确定英镑纸币只盯住黄金,这标志着英国在世界上第一个从法律角度确定了金本位制,从此每一张英镑纸币都代表着确定数量的黄金,而白银则成了普通商品,价格自由浮动。
“像英镑一样好”–纸币体系像英镑一样采用金本位。西方国家在忙乎了一阵最后都确定了金本位,到20世纪初,大国中只有中国和印度还在实行银本位制,除了中国和印度之外,整个世界的纸币体系都统一到黄金这种闪闪发光的黄色金属上面。
唯有黄金才是钱
世界各国的纸币都统一到了黄金这种金属上了,那么每一个国家的纸币都代表了一定的含金量,这样的话各国货币的汇率也就基本固定,消除了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有利于世界贸易和商业活动的进行。
在金本位的体制下,只有通过诚实劳动,生产真实的财富,才能换回来真金白银,不可能有哪个国家有什么特权,天天靠着借钱而威风八面。
从1664年到1914年的250年时间里,英国的物价始终保持着平稳而略微下降的趋势,英镑的购买力保持了惊人的稳定性。
从黄金白银的供应这个视角来看英国250年的物价变化,就能够从更深的程度上理解”金本位”的意义。在这250年间美洲产的黄金白银一直源源不断的涌入欧洲,而英国作为世界上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是金银等贵金属的主要涌入国,然而,即便在贵金属货币供应逐年增加的情况下,英国还是在250年间保持了物价的平稳,这是一个客观的、不必讨好谁的货币政策,即使贵金属的供应量逐年自然增加,由于社会上的商品数量以更快的速度增加,根本不可能会造成通货膨胀,毕竟贵金属再怎么大量涌入,折算到250年的时间里,其年增长率也不会超过2%,属于有约束和节制的增长。
长期稳定的货币,使得小小的英伦三岛,雄霸世界长达200年。
无论是金本位、银本位还是金银复本位制,在采用商品货币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发生大规模的、难以治理的通货膨胀。
中外主流经济学家:必须保证物价以一定的速度上涨,否则通货紧缩就会引起经济衰退的理论,简直是说瞎话。
实际上,中国最初发行的交子纸币也是可兑换纸币,根据其规定,是可以兑换成铁钱的,但后来发行量扶摇直上之后,就再也不能兑现了。到了金朝、元朝和明朝,朝廷发行纸币,干脆一开始就规定不能兑现,变成了”我的地盘我做主,想怎么发就怎么发”,如此一来,中国古代的纸币体系不一次次崩溃才怪呢!
相比之下,欧洲在纸币出现以后的200多年里,由于实施了金本位、银本位或者金银复本位,而且政府权利受到了较大约束,其货币体系相比以前反而更加稳定。
可惜好景不长,一战爆发了,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和扩军备战,欧洲国家相继停止了黄金的自由输出和银行券兑现,并陆续废除了金本位,为了战争,参战国竞相滥发不兑现纸币,通货膨胀在参战各国纷纷出现,各国货币流通和信用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各国出口贸易萎缩、国际收支恶化。国际范围内的金本位就此崩溃。
一战后,由于各国钞票币值起伏不定,汇率变化无常,国际贸易和商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经济一片混乱,于是一些国家再度呼吁恢复金本位制,但主要国家已经无力恢复原来随时可供民众兑换金币的那种严格金本位制。于是在热那亚召开的世界货币会议上,世界各国决定采用节约黄金的原则,实行金块本位制(Gold Bullion Standard)和金汇兑本位制(Exchange Standard)。
经历一战后,即使是英法等战胜国,其政府所拥有的黄金已不足以供人兑换,于是干脆流通纸币,也不再铸造金币和实行金币流通,虽然纸币规定了含金量,但黄金只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掌管黄金的输出和输入,保持一定数量的黄金储备,禁止私人输出黄金,以维持黄金和货币之间的关系,当然,如果你是大老板狂有钱,政府可以对你网开一面,规定你手中的纸币达到一定数量,可以到中央银行兑换金块,所以叫金块本位制,这样一来政府就成功的把绝大部分穷鬼们挡在了兑换黄金的门槛之外。
在金块本位制下,由于普通民众不能随时兑换黄金,政府就可以授意中央银行玩所谓的杠杆,本来只有1千克黄金,却发行了相当于10千克黄金的纸币,因此可以说,在金块本位制中,通货膨胀之门已经打开。
金汇兑本位制又叫虚金本位制,是针对一些没有黄金储备的国家而言的,要求该国货币盯住另一个金本位制国家,保持固定的外汇比价,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的兑换外汇,从而间接实行了金本位制。
如果说金块本位制是剁掉双脚的金本位制,那么金汇兑本位制就是剁掉了双手双脚的金本位制,这种金本位导致一国货币附属于它所盯住的那种货币发行国。
无论是金块本位制还是金汇兑本位制,这种脆弱的、扭曲的、虚假的金本位制度实施了大约10年左右,遇到了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基本上全部冰消瓦解。
随后二战爆发,在两次大战期间,即便各国都在使用不兑现的纸币,但黄金却始终是国际硬通货,主要被参战国政府控制,用于国际间购买军火和其他重要物资。
也就是说在二战结束前,世界范围内,只有黄金才是真正的钱,而任何一个国家的纸币只不过是黄金的代表而已,并不是真正的钱。
唯有如此才能明白为什么2008年金融危机后,黄金价格暴涨,而世界各国政府每印刷一轮钞票,黄金就会上涨一轮,在一些最简单方式来理解货币史的人眼里,唯有黄金才是真正的钱。
绿纸片变黄金
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欧洲强国陷在战争泥潭里的时候,大西洋对岸的美国则借机大发战争财。只要黄金不要纸币,大发了一笔战争财,到战争结束时,美国的黄金储备已经增加了一倍,经济总量超过了英、德、法三国的总和。
在战争期间放弃了金本位,英国英镑、法国法郎和德国马克在一战期间可谓信誉尽失,但美国根据当时的金本位法规定,美元始终保持着和黄金的可兑换能力,毫不意外的结果就是,英镑、法郎和马克货币对国内是不断的通货膨胀,对美元一次又一次的贬值,美元逐渐成了公认的世界强势货币
二战结束前夕美国的中央银行黄金储备已经超过2万吨,占全世界黄金储备的75%。
挟着巨大的国力、财力,加上美元长期以来的良好信誉,1944年二战将结束时,在美国的主导下全世界建立起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的一套全球货币、贸易和经济新秩序。
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1个美元的含金量是黄金储备法案规定的0.888671克黄金,其他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以随时按35美元一盎司的价格像美国财政部兑换黄金,由此美元替代英镑成为全世界有史以来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世界纸币。只有外国政府或者中央银行才能找到美国把纸币换成黄金,个人是不允许的,这也是美元和早期的英镑纸币不同之处。
尽管如此,我们可以认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你持有1个美元纸币,它的价值就是1/35盎司黄金,而其他国家的纸币与美元保持基本固定的兑换比率,也都代表各自不同的含金量。不过所有的纸币中,只有美元可以直接兑换黄金,只有政府会央行才能去兑换,硬通到如此地步,难怪人家美元由此获得美金的光荣称号。
在一套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人们不用担心自己辛勤创造的财富是否会因为通货膨胀而变成废纸,而每个国家纸币固定的含金量也形成了固定的汇率,这消除了各国汇率风险,所以人们普遍专注于创造真实的物质财富。技术在这段时间不断的发展。
正因如此,欧洲大陆的老牌大国刚刚从二战中缓过劲来,就开始不遗余力的用外汇盈余向美国财政部兑换黄金。
从1945年起,由于美元成了世界货币,美国人总是出手阔绰,相继发动马歇尔计划、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还动不动”援助”其他国家,充当世界警察,一直这样花钱当然不可能有那么多黄金,那么有没有问题呢,当然没有,无非就是多耗些纸张和油墨,印刷成美元就是了,就这样美国请客,全世界买单的世界经济运行模式一直持续至今。
世界从此不同
按照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设想,美国为世界提供美元纸张,世界为美国提供真实的商品和服务,这个模式要得以持续下去,美国必须保持贸易逆差,如果美国不在出口美元,就会发生美元不足,影响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情况。
特里芬困境,美元纸币的供应如果超出黄金储备太多,世界人民就会发现不对劲,美国不可能有那么多黄金,如果再有一些政府或央行去找美国兑换黄金,美国就会出大麻烦。特里芬困境。
很不幸事实很快就验证了特里芬先生的预言,实际上,由于美国对欧洲存在长期的支付赤字,到1959年低,美国官方外债已经与美国的黄金储备总价值几乎相等了,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如果美国以外的国家都过来要求美国履行黄金兑现义务的话,一度占有全世界75%黄金储备的美国,其所有黄金储备将在瞬间消失。只是这个时候其他国家不足以强大到那么做,那不是故意跟世界老大过不去嘛。于是美国请客,全世界买单的模式也还持续着。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发表演讲,他猛烈抨击国际投机分子制造了金融市场的混乱,为了保卫美元,美国政府必须暂时(永远)关闭美元兑换黄金窗口。
根据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只有政府或央行才有资格去兑换黄金,看来法国政府、德国政府大概就是尼克松所说的投机分子了。
尼克松这一宣布意味着美国背弃了1945年对全世界做出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承诺,意味着布雷顿森林的垮台,意味着美国政府对全世界赖账。
这就像有人欠你100W,给你打了个白条,但等你真正去找他的时候,他不认账了,黄金就是钱,美元就是白条。不过人家美国这个债主,身强力壮、武器先进、富饶强盛,你拿他没办法。
实际上,其他国家吃点哑巴亏并不是这个事件的关键,倘若把美国赖账这件事拉到人类整个历史长河中来看,尼克松这个决定更加非同一般的意义就是全世界几千年来认同的钱这个概念就从这一天发生了质的改变。
二战后美元实质上一直充当世界货币,可1971年8月15日开始,整个人类第一次同时沦落到不兑现法币时代,从这一天起,金银不是钱,纸片当钱花,钱的概念被彻底颠覆。
如果你是一个关心钱的人,务必理解1971年8月15日这个日子,唯有如此,你看待财富的眼光才会和那些只知道两眼盯着纸币的人大为不同
美国决定关闭黄金兑换窗口,纸币从此与一切实物商品斩断了关系
许多人都知道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垮台是一个非常大的金融事件,但这个金融事件和以往金融事件的本质区别以及对于未来世界究竟有多大影响,更多的人并不真正的理解。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这样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垮台:
从远古直到1971年,每种主要货币都直接或间接的与一种商品相联系,偶尔与固定联系相脱离的事情也出现过,但那通常都只是在危机时期,现在世界上每一个主要货币都直接或间接地实行不兑现纸币本位制,这种货币体系最终结果如何还是一个未知数。
最终结果如何,谁也不知道,至少我们已经看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
正是绿纸片变黄金的过程中,全世界的”钱”一步步地”进化”(或者”退化”),由最早的粮食、牲畜、布帛、贝壳,变化到铜钱、黄金、白银,再变为金本位制,再变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最后终于演变成了目前的这种彻底的法币体系。
从美国宣布美元脱钩黄金的那一刻起,我们的世界与以前的世界就已经截然不同了,以前人们必须依赖于诚实的劳动才能获得金钱,而金钱本身是人类真实财富的结晶,当整个世界的纸币与黄金白银脱钩之后,由于只要信用就行,通过诸如花未来的钱、花明天的钱这种概念,债务可以无限制地增加,钞票也开始无限制的印刷。
连世界货币的核心美元都不绑定黄金了,其他哪个国家政府还会傻到把自己的纸币绑定黄金或者白银,更何况,脱离了黄金白银的束缚,任何一个国家的纸币数量,都由自己政府和央行决定,终于到了他们可以大展身手的时候,政府不断告诉民众,通过所谓宏观调控,可以实现熨平经济波动、创造经济永久增长的梦想…..
尼克松那短短的一句声明,意味着整个世界从那时起就开始掉入”法币”的黑洞、债务的黑洞,再无任何一个国家和个人可以逃脱这个黑洞的折磨,只有在黑洞坠入18层地狱(全球性的恶性通货膨胀)之后,再一次重新建立世界货币体系,才能获得新生。
时至今日,无论是希腊还是意大利,葡萄牙还是西班牙,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日本还是英国,大家都在这个黑洞中忍受着债务的煎熬和炙烤……